马兴录,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专业负责人,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青岛市高校教学名师,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家级三等奖。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智能机器人等。从教三十载,马兴录老师将产品研发、教学、育人融合在一起,培养一流专业人才。潜心科学研究 “雪龙”号上显身手1992年,马兴录老师于大学毕业设计时开始了离子色谱仪的研发工作,并从此走上了化学分析类仪器的...
郭江龙,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岛市“十佳思政名师”。现任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山东省统战理论研究基地(青岛科技大学)副主任,兼任山东省高校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青岛市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等领域研究。在教学科研工作中,郭江龙老师立足于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和高校“大思政课”教学改革,致力于科学研...
赵成刚,高密校区创新方法教研室主任、讲师。山东省计算机学会机器人专委会委员、华为开发者专家、华为布道师、谷歌奖教金获得者、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教学督导,获评学校十大杰出青年、教育先锋和优秀共产党员。以赛促教强突破。赵成刚老师获评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青岛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课程教学”教学设计比赛本科课程思政组特等奖、山东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产教融合赛道二等奖、全国混合式教学设计创...
青岛科技大学低空飞行智能技术研发与仿真验证团队由数据科学学院杜军威教授领衔,15名教师组成,聚焦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团队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树立了新时代教师队伍的标杆。团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创新“链通-协创-互驱-评价”四维产教融合模式,校企共建空天大数据未来技术学院,获批国家工信部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专业。联合华...
匡少平教授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四有”好老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先后培养研究生50余名,2次被评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3次指导学生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承担山东省教学研究重点项目4项,获教学成果奖4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已出版四版,为国家“十一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荣获山东省优秀教材二...
丁军委,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二十年如一日扎根科研工作一线,完成了多项芳香族化学品绿色生产新工艺的开发,先后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山东省青年科技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9项,主持完成各类产业化项目及省部级基金项目30余项,总到位科研经费超过4000万元,其中立项经费千万级项目2项,百万级项目10项。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版图上,丁老师如同一位精准的工匠,用科技创新置换落后产能,用人才培养催化...
顾玉超,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现任青岛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青岛市鲨鱼抗体开发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从教17年来,顾玉超教授始终围绕“海洋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在科研与教学岗位上扎实耕耘,用实际行动践行教师的责任担当。顾玉超教授从事海洋药物药理学和生物技术药物等交叉学科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2项,获青岛市自然科学奖二等...
郭韶升老师坚定“教师塑魂”信仰,坚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行立教、以德立身”准则。教学28年,累计课堂授课11200余课时,荣获“山东高校十佳师德标兵”、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章。被聘为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山东省教学督导专家、青岛科技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指导专家等。他全方位、立体式改造课程、教材、教案和教学,在周而复始的设计-实践-反思-改进中,获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和优秀共享课...
作为青年教师,王秀娟始终以“四有”好老师为努力方向,教书育人,科研报国,先后获评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比赛优秀奖、青岛市青年科技奖、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莱西市创新创业三等奖,青岛科技大学先进工作者、先进女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崂山学者、京博仁孝奖等,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泰山学者人才计划1项、教育部产学研计划1项、省部级课题5项;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吕浩老师深耕物理基础课教学,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物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密码”。他总能从看似冰冷的公式中挖掘出炽热的育人火种:从电磁场理论中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用量子力学启发学生的辩证思维。创新打造的“课堂三分钟”思政项目荣获山东省高校组织工作创新一等奖,主持的课程获批青岛科技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获评校级教学名师,切实提升了理工科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以教学创新为桨...
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团队,勇担以高质量实验教学培育卓越化学人才的重任。中心师资力量雄厚,所属基础化学教师团队是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中心构建了完整规范的运行与教学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四大基础化学实验教学高质量开展。团队每年承担9个学院36个专业约8000名学生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任务,涵盖126项实验项目,年工作量约40万...
高密校区党政办公室:巾帼芳华勇担当,“她”力量赋能校区发展高密校区党政办充分发挥枢纽作用,6位女同志勇挑重担,以“她”力量助推校区发展。党政办围绕中心,做“参谋助手”。构建“一体两翼三层四面”思路,推动校区入选“高校院所助力潍坊发展十大事项”,促成校地政法合作、人才基地共建等,融合校园与地方文化。立足岗位,当“坚实后盾”。探索“六个一”机制,落实校院改革,制定12份文件,清单化管理24项任务;组织大...
索 琪:研教融合 匠心育人索琪,中共党员,博士,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全国工程管理教指委MEM论文评审专家、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化工技术经济分会常务理事。索琪教授以教学科研为两翼,探索教学改革,把握学科前沿;以育人为本,助力学生成长。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9项、市厅级课题6项;发表CSSCI、SCI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得省级科研奖励1项、市厅级科研奖励7项。...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橡胶工程教研室:橡胶品格韧中刚,教育匠心育英才橡胶工程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2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8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1人。教研室承担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14个班)、复合材料与工程(2个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中韩合作办学)(2个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高密校区)(4个班)等本科专业共计30门专业课的教学任务,2024年教研室人均教学工作量609学时。教研室下设...
丁军委:破技术壁垒解产业难题丁军委,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军委教授二十年如一日扎根科研工作一线,完成了多项芳香族化学品绿色生产新工艺的开发,先后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山东省青年科技奖一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9项,主持完成各类产业化项目及省部级基金项目30余项,总到位科研经费超过4000万元,其中立项经费千万级项目2项,百万级项目10项。其主持研发的苯二胺及间苯二酚生产新工艺系列项目...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小清河路6号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联通路(西段)5188号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2023 青岛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