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
10科学家让海鲜垃圾变身新型环保材料!近日,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建明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发表了突破性成果——他们将餐桌上常见的鱿鱼骨"变废为宝",提取出直径为1.2纳米的超细β-甲壳素天然纤维(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的六万分之一)。由这种超级材料制成的滤膜展现出惊人性能:纯水通量高达46,207 L·h-1·m-2·bar-1。该滤膜可通过厚度调节实现纳米级过滤——100纳米塑料微粒截留率高达100%...
2025/08
05近日,化工学院吴明铂教授团队在综合性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Efficient recycling of spent Li-ion battery cathodes by laser-induced high-temperature thermal shock”的研究论文。该期刊影响因子为15.7,在中科院分区中位列综合类一区TOP期刊。随着锂离子电池(LIBs)商业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废旧LIBs的数量也显著增加。而废旧LIBs具有环境风险和资源价值的双重属性,因此,废旧LIBs的回收对...
2025/08
04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背景下,CO2的高效捕获与资源化利用已成为科技攻关的核心焦点。化工学院刘猛帅/刘福胜/吴明铂教授团队在CO2催化转化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开发出一种具有核壳中空结构的ZIF-8@In2O3纳米复合材料,可在温和条件下高效催化常压CO2与环氧烷烃反应,高选择性合成高附加值的环状碳酸酯,为解决温室气体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化工顶级期刊AIChE Journal。1.挑战:...
2025/07
30近日,化工学院刘杰副教授团队与潍坊职业学院张倩副教授合作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Engineering Electron Cloud Density to Achieve Bifunctional Electrophilic Hosts for Aqueous Zn-I2Batteries with Ultrahigh Rate Property and Cycling Stability”的研究论文(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19.0)。化工学院研究生贾旭、田继洋为论文第一作者,刘杰副教授、张倩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图1 双功能亲...
2025/07
21近日,化工学院吴明铂教授团队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胡涵教授团队合作,在综合性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了题为“Synergy-Optimized Spin Support for Reinforced Intermediate Supply in Ultrafast Water Splitting”的研究论文。该期刊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影响因子为21.1,在中科院分区中位列综合类一区TOP期刊。电解水制氢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其核心为析氧反应...
2025/07
16高浓度有机废水作为多种工业排放的主要类型,具有高有机负荷、难降解、排放量大等特点,长期以来被视为水污染治理中的难题。近年来,环境学院碳中和与环境系统工程贾小平团队紧扣国家“双碳”战略重大需求,聚焦高浓度有机废水资源化利用,积极开展高浓度有机废水向生物天然气转化的可行性与潜力系统化研究。该系列研究从环境系统工程和过程系统工程视角出发,构建了集成全过程模拟、温室气体减排核算与技术经济分析的整体框架...
2025/07
16有机室温磷光(RTP)材料能够在室温空气环境中吸收和储存光能,移除激发源后能持续发光。有机RTP材料可分为小分子晶(固)体和聚合物两大类。有机RTP聚合物具有传统无机和有机晶体不可比拟的强韧性、加工性、经济性和生物相容性等诸多优点,在光学显示、防伪加密、信息存储、生物影像等辉光领域更具应用潜力,已成为目前有机光电材料与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在生物基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中实现RTP性质极具意义。虽然目前已有相关...
2025/07
11关节软骨作为一种高度专业化的结缔组织,主要功能在于缓冲机械冲击、降低摩擦阻力并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然而,该组织由于缺乏血管与神经分布,自身修复能力极为有限,一旦遭受损伤或发生退行性变,极难通过自然机制实现再生修复。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以及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 GA)等退行性软骨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已成为...
2025/07
07水产发酵食品历史悠久,其独特的风味和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发酵过程中,原料中的蛋白质和脂质等风味前体物质在嗜盐菌等微生物产生的氨肽酶或支链氨基酸转氨酶等外源酶及其自身的代谢作用下,经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等次生途径生成众多的醛、酮、酯、有机酸和核苷酸等小分子物质,形成水产发酵食品的特征风味和丰富营养。近期,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创新团队在胶东虾酱(JDSP)风味组学及品质调控...
2025/07
03视频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项基础而又重要的研究方向。现有的视频目标检测方法通常一次性聚合多个帧的特征,以缓解目标表观退化问题(如运动模糊、目标遮挡等)。然而,大部分现有方法在特征聚合的过程中并未考虑监管知识,因此仍然存在特征聚合不充分的问题。近日,学校数据科学学院齐强老师的论文《DGC-Net: Dynamic Graph Contrastive Network for Video Object Detection》发表在CCF A类、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EEE T...
2025/07
01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因其便携性和可靠性,在机械能收集和自供电传感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包括微/纳米电源、高压源、生物医学设备以及人机交互等。在摩擦电能量收集过程中,实现高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同时保持输出性能是一项重大挑战,尤其是通过一种环保且可扩展的方法来实现。然而,现有TENG缺乏合理且坚固的封装结构,而这对于实现稳定耐久的能量输出至关重要。封装结构能保护摩擦电荷免受环境干扰,尤其是水蒸气的影响...
2025/06
30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度融合的今天,热力学作为揭示能量转换与物质演变基本规律的核心学科,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支撑着新能源开发、材料设计、环境治理等关键领域的发展。本次我们荣幸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高分子物理与热力学专家吴奇教授,以“普通热力学教和学中的若干问题”为题,带我们重新审视热力学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分享他在热力学研究和教学中的独到见解。一、报告时间:7月5日14:00-16:00二、报告地点:四方校...
2025/06
23在精细化工领域,多元混合物组分间复杂的共沸行为导致对其进行稳定、节能的高纯度分离存在严峻挑战。变压精馏作为一种适用于分离压敏性共沸物的有效手段,在提高分离效率、降低工艺能耗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现有研究多聚焦于以年度总成本与气体排放量为多目标函数的变压精馏工艺参数优化,同时将其与各种节能技术耦合以实现节能。然而,针对同一混合物系所设计的不同工艺因均需进行耗时的多目标优化,使得计算成本大幅增加。因...
2025/06
23X射线成像技术在疾病诊断、安全检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闪烁体是X射线成像技术的核心部件。过去几十年间,技术的进步催生了多种闪烁体的出现,包括无机闪烁体和有机闪烁体,它们已在X射线成像中得到成功应用。然而,这些闪烁体仍面临若干问题和局限性。多数无机闪烁体因成本高昂、生长温度高以及制备过程耗时而受到限制。相反,衰减时间较短的有机闪烁体虽然经济实惠,但因原子序数低、辐射发光弱,导致X射线吸收效率低,...
2025/06
20在新材料技术迭代加速的时代,无机功能材料作为支撑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绿色能源等领域的核心基石,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本次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守华莅临,以“原子尺度p-n结”来解码科研创新路径。一、报告时间:6月25日15:30-16:30二、报告地点:四方校区尚舜报告厅三、报告题目:原子尺度p-n结四、专家简介:冯守华,男,1956年3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科技委化学化工委员会副主任。先进科学杂志国际咨询委员...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小清河路6号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联通路(西段)5188号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2023 青岛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