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数据科学学院“弦歌咏经典诗韵浸心田”音乐与诗歌素养课程展演在崂山校区举办。活动现场,师生们以合唱、独唱、情景演绎等丰富多元的艺术形式,将《关雎》《春花秋月何时了》等经典篇目与现代编曲创新融合,让数科学子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了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价值认同。针对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短板,学院以“第一课堂筑基、第二课堂延伸、第三课堂拓维、第四课堂联动”的“四课堂”育人思路为抓手,正着力构建全方位文化育人新格局。

第一课堂深耕,筑牢人文根基。学院聚焦学生人文素养提升需求,持续开设音乐赏析、经典诵读、历史文化专题等系列素养课程。课程设计贴合学生认知特点,通过系统授课、互动研讨、情景体验等多元教学方式,为学生搭建沉浸式人文知识学习平台,让传统文化教育自然融入日常教学主线,从源头夯实学生人文素养基础,逐步提升其文化感知力与审美鉴赏力。
第二课堂延伸,传递文化温度。秋季学期以来,学院小星云志愿服务队主动化身“文化使者”,精准对接社区文化需求,常态化开展进社区实践活动。团队带来非遗漆扇制作、传统剪纸体验、重阳文化宣讲、传统礼仪教学等丰富多样的特色活动,以手把手教学、沉浸式体验的方式,让社区居民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既是文化的学习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让传统文化在双向互动中“活起来”“热起来”,传递出浓浓的文化温度。
第三课堂拓维,深化文化探索。学院创新育人模式,将第三课堂与劳动实践深度融合,以“主题揭榜+团队攻坚”的特色模式推进寒暑假实践活动。同学们立足专业所长,积极组队承接“传统年俗调研”“博物馆文化传承”等热门课题,走进古镇村落、文博场馆开展实地研学。在“以劳传文、以实践促传承”的过程中,学生既拓宽了文化视野,更实现了人文素养与专业应用能力的协同提升。
第四课堂联动,弘扬文化新风。学院依托官方微信公众号,精心打造“数科日历”特色文化栏目,以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为天然传播脉络,持续推送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原创推文,让文化传播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截至目前,栏目已累计推送推文75篇,学生全程参与选题策划、文案撰写、海报设计全流程,在创作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让云端平台成为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构建起线上线下联动的人文素养培育新模式。
下一步,数据科学学院将持续深化“四课堂”联动,构建起“学、践、探、传”一体化文化育人链条,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学院“思享+”育人品牌注入深厚文化内涵、助力其提质增效,培养更多兼具专业实力、人文素养与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