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科大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大要闻 > 正文

【迎新进行时】青科大喜迎万余名2025级新生

作者:党委宣传部 来源: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刘奕辰终审:李鲲鹏 点击: 日期:2025-09-06

9月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万余名新生,怀揣希望与梦想走进青岛科技大学,开启人生新征程。

学校领导和领导班子成员杨天梅、陈克正、丁林、罗细亮、李金红、秦姣在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分别来到崂山校区、四方校区、高密校区、中德校区查看新生报到情况,与在现场办理报到手续的新生和家长亲切交流,了解各学院、校区迎新部署和特色亮点等,向在迎新一线辛苦付出的师生员工表示慰问,并希望各部门、学院、校区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好新生,助力新生顺利开启大学生涯,为新生入学和新学期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为迎接新生到校,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部门、学院、校区准备工作用心、到位,有亮点、有特色,受到新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学生处坚持为新生办好事、让新生好办事,护航新生顺利开启校园新生活。“数智迎新”,全新升级智慧迎新系统,实现报到全流程“一码通办”、信息全要素“一机通查”,为新生入校开启“快速通道”。“启蒙育新”,在新生入学前前置开展安全教育与在线测评,开设家长“心”讲堂,发布防诈温馨指南,组织开展“榜样青科”学生先进典型巡回宣讲,守牢安全底线,赋能成长成才。“人文暖新”,开设“绿色通道”,精心定制“爱心大礼包”,让新生切实感受青科大温度。

校团委、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面向全校招募万余名青年志愿者,秉持“礼貌细心、热情耐心、服务上心、温暖入心”的服务理念,为新生顺利入校倾“心”尽力、保驾护航。全校范围设立32个志愿服务工作站,在校园主要出入口、主干道及宿舍楼下为新生和家长提供细致周到、简洁快捷的服务。累计发放矿泉水、新生宝典、新生团扇等物资5万余份,设置“新起点 新征程——强国建设有我在”打卡区、“爱体育·兴科大”体育联赛成果展、实践育人成果展等,深化思想引领、践行温暖服务、突出学校特色,帮助新生探索科大底蕴、读懂科大故事、扎根科大生活,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以“橡聚青春逐梦场,携手奋进启新程”为主题,打造“橡遇·淬炼·成就”三阶引领体系。开设“家长开放日”,由院长、系主任亲授学院发展历程与专业特色,并带队参观实验室,同步设置高分子材料实物体验区,通过展示实习实践成果、科创竞赛佳绩,结合学长学姐就业分享,为新生明晰发展方向;辅以摸高比赛提振精神风貌,依托抗战胜利80周年知识问答筑牢思想根基,全方位助力“五星高材生”培养目标落地。 定制专属POLO衫、文具套盒、《橡尚青年成长攻略》的迎新大礼包,并拍摄迎新MV《若你们还没来》。

传媒学院聚焦“科技传媒”特色,聚力学科专业融合,守正创新开展迎新。推出“以毕业展迎新生代”,集中展示动画、编辑等专业毕业生优秀作品,传承引领新生感知专业魅力;开设“AI漫像工坊”,新生现场拍照并生成专属AI头像,体验专业赋能艺术魅力;打造“影启新程电影微剧场”,展播学生创作的系列微电影,通过影像叙事展现学术实践与创作实力。学院为349名新生定制专属T恤、竖纹风琴杯、入学明白纸、个性化床贴和传媒帆布包等“专属礼包”,设置专业教师答疑区,组织“家校携手 共育花开”新生家长课堂,让“青科传媒”品牌闪耀迎新全过程。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结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融合思政元素,精心设计“新环境 新使命 新征程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喷绘、手举标语KT板、“签名印章墙”,打造“时光邮局”开展跨越时空对话,引导新生写下对革命先辈的崇敬缅怀之情和对自己未来的励志理想,通过考研龙虎榜、就业风采展、环境达人榜以及迎新现场悬挂的文化长廊,立体展现学院重要成就与学子榜样力量,带领新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描绘新愿景。精心筹划“一条龙”新生报到点、“院长面对面”“班主任工作站”“专业咨询点”“家长休息区”集专业指导、家校联动等一体化服务点和新生实用手提袋,助力新生尽快融入新的学习生活。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以“青春‘化’时代,扬帆新征程”为主题,在迎新现场依据学科特色设计活动,以饱满的热情和体贴的服务迎接新生的到来。设计“你好,锌铜学!”主题喷绘拍照打卡点,营造热情的迎新氛围;“触碰化学,催化梦想”实验展演区,“蓝晶雨”“风暴瓶”等趣味化学反应吸引新生驻足体验;“指尖上的海洋馆”科普海洋知识,加强爱护海洋环境意识,真实的海洋标本让新生感受到海洋的魅力;设立师生面对面专岗、党员先锋岗、学生会志愿者等迎新服务队,传递科大温度,确保迎新工作高效有序。

经济与管理学院以“青春启新程 经管赴星海”为主题,聚焦红色文化育人、校园文化育人和专业文化育人三个核心场景,构建了从“融入”到“启程”的迎新育人格局。“抗战胜利80周年”图景元素与“75周年校庆”场景元素纵横交织,贯穿中国经济发展史脉络阶梯,以新生亲笔签名的“星星之火”点亮中国式现代化宏伟历程;红毯连接“启程之路”,指引新生踏向由“我爱经管”主题雕塑构成的学科打卡点;领跑学长、迎新志愿者、党员骨干全程参与迎新准备和报到全过程,激发新生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实时动态更新的线上迎新图册将迎新现场搬上“云端”,指尖即可下载查看被镜头定格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机电工程学院以“机聚英才,智创辉煌”为主题,在成人礼恰逢入学日时,迎新志愿者和老师为新生过特别生日,与家长留下难忘大学瞬间,融入机电大家庭。推出“未入学、先学习”线上新生教育十六弹、《新生100问》手册,新生在加入QQ群的一刹那开始大学先修课,聆听科技发展史培养专业兴趣。举行基层就业、参军入伍、出国留学风采展,开展科创嘉年华,党员先锋岗、副班主任全程领航,组织家长课堂,感受“工科之王”魅力,唱响“机械能动力、学出好成绩”最强音,夯实读书学习校园主基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英材荟萃,逐梦星辰大海;奋发笃行,赓续强国荣光”为主题,突出温暖温度温馨育人理念,为新生制作了“入学大礼包”。迎新现场设置了签名打卡点、优秀毕业生宣传展板;设立“班主任工作站”“党员先锋岗”为新生及家长解答疑惑;设立“科创作品展示区”,展现了材料学院科研创新的最新成果,通过现场演示培养新生对专业的兴趣;印制新生入学教育手册,内容涵盖学院概况、专业介绍、新生防诈骗指南、校园文化活动等板块,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校情院情和学科特色,引导新生及时融入大学生活;举办家长见面会“院长大课堂”搭建家校共育桥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院领导班子、各教研室主任、新生班主任辅导员深入新生宿舍送温暖送关怀并开展安全教育,助力他们开启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化工学院迎新“新”意满、暖意浓,设置铭记历史,吾辈自强专区,让新生学习抗战精神,厚植家国情怀;设“初见打卡区”,与学院吉祥物“小英”“小华”、易班熊人偶合影留念;同步开设“家长大课堂”解读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及就业前景,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设“活力迎新・运动燃情”专区,以投壶、乒乓球项目践行“爱体育・兴科大”理念,助新生融情;定制“化匠笃行・育英筑梦”新生大礼包,将关怀与期许藏进细节,伴新生开启逐梦征程。

法学院前置服务“抢先跑”,通过校园开放日活动,让新生提前了解学院概况、专业情况,搭建家校沟通桥梁;开展“新生体能提升训练计划”活动,帮助新生以健康体魄迎接新生活。亮点活动 “添活力”,设立“初心信箱”,强化入党启蒙教育,加强思想引领;“综合素质揭榜挂帅榜”帮助新生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助力个人成长成才。暖心服务 “全覆盖”,学院优化报到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圆满完成2025级新生报到工作。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设置了“智能车展示区”、学科竞赛光荣榜、自动化人精神视频宣传等元素,展示学院脑机接口团队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一等奖、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一等奖等近期十余项学科竞赛成果,入学伊始培育新生“胸怀祖国、自立自强、协同创新、追求卓越”的自动化人精神,激发新生创新意识。两名“科二代”和“科三代”学生也彰显了学院雄厚办学实力。“明信片寄语未来”“新生体能提升运动打卡颁奖礼”等活动同期开展,培养学生知行合一和体育锻炼意识。

数据科学学院以“全员协同育人 学科赋能成长”为核心,让协同力量贯穿迎新全过程,学科优势融入服务细节。“专业导师思享+”—量身规划明方向。现场设 “专业导师微对话” 区,导师针对 “专业就业方向”“跨学科学习资源获取” 等一对一答疑,量身定制学业蓝图,以学科优势作新生成长 “导航仪”;“朋辈思享+”—成果展示增信心。学院搭建学生发展成果展示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呈现学子成长轨迹,让家长直观感受育人成效、放心学生发展;对在校期间的成果进行展示,让家长对学校学生发展情况放心;“校友思享+”—温情陪伴暖人心。结合数据科学领域职业经历,分享自身故事与专业前景,传递温情;“云端思享+”—直观导航易适应。由在校生制作 3D 校园地图,标注教学楼、实验室位置,以学科技术成果助新生快速熟悉校园。

生物工程学院以“融汇创意与科学,注重实践与应用”为特色,通过“清凉一夏”消暑礼包传递温暖关怀,借助手绘培养皿、DIY热缩片等创意实践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与宏观艺术相融合的兴趣,并开放五大科研团队零距离展示前沿研究与产业应用,更以专业发酵技术特调的精酿啤酒,让新生在沉浸体验中感受生物工程改变生活、赋能未来的学科魅力。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为新生定制信息e+人帆布包、校园卡套,展现信息特色,传承信息文化。2018届集成专业校友情怀母校,捐赠1200瓶矿泉水,连续5年以实际行动助力学院迎新工作。学院规划学院迎新和宿舍迎新两大迎新区域,让新生少跑路,有效应对人流集中、天气突变等应急情况,确保迎新工作顺利进行。学院设置“科创引领,体育赋能”的特色迎新现场,在学生组织展示区,各学生社团陈列海报与科技成果展架,学长学姐现场讲解,助力新生了解学院文化与社团特色。学院在迎新现场准备新生“体育大礼包”,营造浓厚体育氛围,引导新生在开启学业的同时培养运动习惯,为新生顺利报到与健康校园生活保驾护航。

艺术学院在美术馆举办了师生优秀美术作品展,集中展出油画、国画、设计、雕塑、陶瓷等50余项作品,吸引了众多新生和家长驻足欣赏。报到现场特别设置了“共绘一幅画”互动区域,新生们纷纷执笔绘彩,共同创作,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此外,音乐专业学生带来的精彩器乐表演,也成为迎新日中一道靓丽的艺术风景线。学院还设置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知识竞答区,面向新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深化“艺术+思政”的融合。

外国语学院在迎新工作中坚持以生为本、树立高质量就业导向,通过多维度举措展现育人温度:深化产教融合,特邀企业进校详解外语职业路径明晰生涯方向;设立“院长/班主任”与“领航学长学姐”双咨询点,通过导师引路明确专业发展、校友示范树立前行目标;同时组织“家长课堂”强化家校协同共育,营造了浓厚的协同育人、深化教育改革的良好氛围,体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迎新工作视为“入学第一堂思政课”和“专业启蒙教育”的关键环节,通过“开学第一课”,让新生深刻理解“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明确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研究者和传播者的责任。学院以“社会主义五百年展板区”为生动课堂,为新生带来沉浸式理论宣讲。宣讲团成员围绕展板中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关键节点,用青年化话语解读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演进逻辑,将“高大上”的理论转化为鲜活故事。

高密校区以“科创引领、规划先行”主题,2009名新生入学实现本科生规模新突破。职业规划前置落地见效,现场“一对一”成长指导帮新生锚定目标;科创迎新成果亮眼,学长讲解竞赛作品传递创新理念。法学系“校地协同育人”、计算机系、自动化系科创展示特色获得新生及家长肯定。暑期硬件升级焕新校园,志愿者全程护航,用专业引导与温情服务,为新生打造充实的入学体验。

中德科技学院将迎新工作塑造成思政教育与国际化教育理念深度融合的育人平台。精心安排德国外教发放新生大礼包,营造出浓厚的国际化氛围,传递学院关怀。精心打造“笃学中德 荫育千才”特色主题活动,通过“拍立得”定格新生的最美瞬间,将这些珍贵照片张贴在树木之上。远远望去,每一位新生宛如新叶,共同勾勒出一幅立德树人的成长画卷。组织新生家长会,围绕亲子关系维护、学院课程体系设置、专业发展前景及出国方向规划等家长关切的话题展开详细讲解,帮助家长全方位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支持与路径,为新生开启大学生涯筑牢家校合作的坚实基础。

数理学院推动入学教育前置,开展“数理启航”宣讲、“院长有约”云课堂及学生情况精准摸排,实现“未入校先导航”;打造“青春π对”主题迎新驿站,设10大功能区,发放定制文创礼包、纪念T恤,营造学科沉浸体验;突出竞赛育人功能,通过模型展示、科创分享激发科研兴趣,树立学术志向,夯实成才基础。

中德工程学院聚焦中德合作办学特色,创新开展“中德家书”活动。新生与家长共书家信,寄语大学新程,并由德语教师指导完成中德双语翻译,以亲情为纽带、以家国为底蕴,在跨文化表达中传递亲情与梦想,引导学生在国际化视野中坚定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成才报国之志,同期举办德语学习、出国政策宣讲会,鼓励学生立志成才、学成报国,从入学伊始便筑牢理想信念与使命担当的根基。

2025年,学校面向30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华侨录取各类学生11055名,其中录取本科生8512人,录取硕士研究生2412人、博士研究生131人,生源质量实现新提升。

  • 崂山校区: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 四方校区: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小清河路6号

  • 高密校区: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 济南校区: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 教科产融合学院(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联通路(西段)5188号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2023 青岛科技大学